计算机组成原理笔记
1.4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
2.早期的冯诺依曼机以运算器位中心,现代的计算机以存储器为中心。
3.存储单元可存储一串二进制代码,称这串代码为存储字,这串代码的位数为存储字长。
4.数据寄存器(MDR)是主存和其他部件的中介机构,用于暂存要从存储器中读写的信息。时序控制逻辑用于产生存储器所需要的各种时序信号。
5.IR用来存放当前的指令,其内容主要来自主存的MDR
6.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可以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
7.取指令:PC->MAR->M->MDR->IR 执行指令:Ad(IR)->MAR->M->MDR->ACC
8.数据库系统是应用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系统软件。
9.机器字长是指计算机进行一次整数运算所能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通常与CPU的寄存器位数、加法器有关。
10.数据同路带宽是指数据总线一次所能并行传送信息的位数。
11.吞吐量指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处理请求的数量。
12.CPU时钟周期通常为节拍脉冲或T周期,主频的倒数,是CPU最小的时间单位。CPI指执行一条指令所需的始终周期数。CPU执行时间=CPU时钟周期数/主频=(指令条数×CPI)/主频=CPI×CPU时钟周期×指令条数
13.MIPS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条指令,MFLOPS指每秒执行多少百万次浮点运算
14.系列机具有相同的体系结构,使用相同基本指令系统的多个不同型号的计算机组成一个产品系列
15.CPU的主频表示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
16.CPU可以直接随机的访问主存。主存与CPU、cache、辅存都能交换信息。辅助存储器用来存放暂时不用的程序和数据以及一些需要永久性保存的信息,他不能与CPU直接交换信息。
17.RAM的任何一个存储单元的内容都可以随机存取,而且存取的时间与存储单元的物理位置无关,静态RAM以触发器原理寄存信息,动态RAM以电容充电原理积存信息。
18.广义上的只读存储器已可以通过点擦除等方式进行写入,其只读的概念没有保留。
19.串行访问存储器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操作时,需按其物理位置的先后顺序寻址,包括顺序存取存储器(如磁带)与直接存取存储器(如磁盘)。
20.存取时间:启动一次存储器操作到完成该操作所经历的时间。
21.存取周期:又称读写周期或访问周期,指存储器进行一次完整的读写操作所需的全部时间,即连续两次独立访问存储器操作之间需要的最小时间间隔。
22.主存带宽:又称数据传输率,数据传输率=传输数据量/耗时
23.在“cache-主存”和“主存-辅存”层次中,上一层中的内容都只是下一层中内容的副本,也即cache中的内容只是主存中内容的一部分,主存中的内容只是辅存中内容的一部分。
24.SRAM存储元件所用MOS管多,占硅片面积大,因而功耗大,集成度低;DRAM存储元件所用MOS管少,占硅片面积小,因而功耗小,集成度很高
原文作者: 赖卓成
原文链接: https://lzcxfz.github.io/2019/11/12/组成原理笔记/
版权声明: 转载请注明出处(必须保留作者署名及链接)